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 喻玲)在2月19日召开的神农架林区2024年三级干部会议上,松柏镇古水村从全区67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荣获“乡村建设先进村”称号。古水村为何能获此殊荣?记者走进古水村探访。
从松柏镇向东北方向出发,沿着古水河顺流而上,就到了三面环山的古水村。走进古水村,一股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红色党旗迎风飘扬,红军雕塑,红军壁画墙……让人恍惚穿越了时空。
古水村是神农架革命的起源地,该村围绕如何转化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村域经济,先后建成了神农架苏维埃革命纪念馆、神农架解放战争纪念馆、将军岭等红色文化展馆和纪念设施,引进了慢城文旅运营公司,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两座红色历史纪念馆分别位于山底、山腰。该基地利用山坡地势,铺设沙包、挖掘壕沟,建设将军岭、红军谷等场地,深度还原战斗的场景。”松柏镇古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民旭介绍。
沿着这条线路,游客可以在场馆内感受红色历史,走出场馆观看实景演出。历史记忆与现实场景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沉浸式的红色教育。十堰游客张俊杰说,“古水村环境特别好,还参观了红色革命基地,了解了当地历史革命故事,觉得特别有意义。”
古水村还先后被授予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党员学习教育基地”、“新阶层人士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三年来,古水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成为东部旅游的“探路者”。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古水村坚持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者紧密结合,走出一条以“红绿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我们成立了南山红农民合作社,鼓励村民参与编排红色情景剧中,让村民们在宣传古水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李民旭说。
50多岁的村民袁丰学,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此前由于手部受伤赋闲在家,一度失去经济来源。在村“两委”的鼓励下,他加入南山红农民合作社,参与红色剧目的演出。如今他每参与一次演出,便能拿到100元的酬劳。
火热的红色剧目带来了人流和人气,也让村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村民李苹和丈夫此前在外务工,两人一年总收入不到10万元,看到村里红色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李苹便和丈夫回村开起了农家乐,收入比打工时增加了一倍。
如今,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创业,古水村的农家乐从原来的2家发展为如今的18家。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红色资源,逐步打造古水村红色河畔旅游村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让村民们都吃上旅游饭。”李民旭说。
审核:罗任 昝林红 编辑:蒋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和“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