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 傅云 蒋宁 张东阳)近日,记者来到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基地,刚走进基地内的森林夏校教学楼,就远远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夕阳下,晚霞红红火火,羞涩了整个天空。教学楼音乐厅,来自武汉和神农架本地的小朋友们在钢琴老师指导下欢快地唱着《晚霞中的童年》。
打破地域对教育机会的限制,让儿童感受生命的多样性,让更多儿童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教师甘蕾的心愿。如今,她的心愿在她发起的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中逐渐得到实现。
“今年的森林夏校为期30多天,开设了自然科普、艺术人文、中外人文交流和音乐艺术表达,共4门课程。”远山儿童村项目负责人甘蕾介绍,在森林夏校,儿童通过语言学习,学会表达与沟通;通过艺术学习,在成长中收获得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发现和探索自我。在课程体系和研学线路研发中融入神农架历史、自然、文化特色,以神农架文化和生态元素为核心,进行动画人物的原创设计开发,并出版具有神农架地方自然文化特色、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儿童绘本、动画,作为研学游课程核心教材,同步设计文创产品,并进行音乐剧改编等。
目前,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在林区政府的支持下,从神农架东部一直延伸到西部,并获得2023年度“湖北文旅最美新空间”称号,形成了一整条全域教育公益文旅融合的儿童友好全省示范线路,覆盖了神农架的八个乡镇,即:新华镇的乡土学堂、阳日镇的光影书院、松柏镇的童声艺苑、红坪镇的星空营地等八大空间“因为我是神农架人,每次回到神农架的时候,特别是到乡村去,看到乡村孩子求知的眼神,就有一股支持我走下去的力量。”甘蕾告诉记者,她是带着课题来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挖掘一些神农架的文化,让神农架能够更好的被世界看见、被更多人看见。同时,她也希望远山儿童村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甘蕾表示:“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以天地为教室,以神农架为孩子们最好的书籍,把世界装进小村落,让孩子们自由创作,是远山计划的初衷,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艺术家,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孩子,他们就像一朵花,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远山计划”项目在林区开展已有20年,作为发起人和神农架林区爱英乐文化教育中心创办人,甘蕾从2005年开始坚持英文支教,为改善山区薄弱学科英文教学做服务。同时,于2012年寻求新东方教育集团俞敏洪的支持,为林区儿童筹集7000多册英文图书;2012年她创办神农架林区爱英乐文化教育中心,并争取到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让神农架的儿童们进入爱英乐精英英语课堂和爱英乐儿童乐团学习;2015年,她在武汉大学建立爱英乐志愿者基地,创建英文合唱团,建立武汉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小学与神农架新华中心学校、阳日中心学校的8所林区伙伴学校对接;组织城乡儿童结对、出访、联合伊顿纪德服装品牌为林区伙伴学校师生捐助服装1000多套,价值100多万;2018年,爱英乐与林区政府共同筹建的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落户林区;2019年,由神农架林区政府和爱英乐文化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正式启动。
“因为我是神农架人,每次回到神农架的时候,特别是到乡村去,看到乡村孩子求知的眼神,就有一股支持我走下去的力量。”甘蕾说,近五年来,远山儿童村项目通过实施研学、游学、创作、演出、展览、交流6个板块,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开拓视野、山外的孩子走进神农架亲近自然,实现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缔造探索新时代林区保护即开发的发展路径。
从2005年到2024年,甘蕾深耕于神农架和武汉两地,通过“远山计划”促进两地儿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生长,共享高品质、体系化、专业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儿童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能力, 提升儿童在自然、艺术、人文、科技等领域的核心素养,开阔国际化视野,共享地球村。
“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整个远山儿童村的项目被全国的小朋友们看见。”谈及未来计划,甘蕾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外国的小朋友走进神农架、走进儿童村,把儿童村作为一个神农架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一个支点,通过中外人文交流让神农架的保护被世界更多的专家学者看见、被更多人看到神农架这片土地蕴含的价值。
审核:柯祎 喻玲 编辑:蒋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和“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