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王欣、郭裕铭、邓凯)“冬天,电力线路最怕的就是雪凝灾害。”看着窗外大雪纷飞,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木鱼供电所所长田万荣念叨着,但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月6日22时许,田万荣接到消息——10千伏木摇线木04线路出现故障,摇篮沟至神农顶地区的482户居民用电受影响。
7日,晨光熹微,海拔近3000米的神农顶地区气温低至零下4摄氏度,田万荣简单吃了个早饭后,和同事何林以及郑家兵立即拿上电力抢修设备,驱车前往10千伏木摇线神农顶支线进行排查抢修。
电力工人正在巡察10千伏木摇线神农顶支线 摄影 郭裕铭
“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有2台零下86℃超低温冰箱,常年用于储存冷冻生化分析样品,停电会耽误实验室的研究进展;G347国道南德线的‘地暖’系统也不能发挥作用,务必尽快把电抢修好。”田万荣说,电力“木摇线”,攀爬至海拔1000米到3000米的原始森林,这条长20公里的10千伏线路一线连珠,串起G347国道热融除冰系统路段、神农架中和国际滑雪场、金丝猴栖息地神农顶片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金丝猴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湖北神农架站、华中制高点火情监测点——神农顶瞭望塔的供电。
一个半小时车程,坡大弯急、山路蜿蜒,在雪中行驶,险情重重。“冬季下雪,漂移打滑,原地打转180°都是常有的事情,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田万荣说。下车观察,昔日遮天蔽日的树木被积雪压得“低头弯腰”,你挤我靠地挨在一起,故障锁定在几百米的线路范围,问题具体出在哪个点上却不清楚。
电力工人正在调试10千伏木摇线大龙潭环网柜 摄影 郭裕铭
整理巡线排查所需的绝缘棒、绝缘手套、安全帽……身着红马甲的田万荣三人开始连片寻找被影响的杆塔,成了冰雪世界里的“一抹红”。积雪中,一路倒伏的树枝与电线交织,上坡碰鼻梁,下坡崴脚丫,山上能见度此时只有几米,巡检抢修人员只能攀着树枝和冰茎向山上爬,厚厚的积雪像巨大的棉被,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试探,大家前后照应,艰难行进,100余米就用了半个小时。
“上山一趟,都要尽可能将线路旁可能压到线路的覆冰树障清理干净,消除树竹压线的故障隐患。”52岁的郑家兵说,冬天清理树障并不容易,要先把树枝一点点从雪里扒出来,然后用手握住,使劲甩掉树枝上的积雪,再用斧头等工具修剪,整理好搬离线路廊道,才算完成。
站在神农顶支线52号杆下,迎着雪花,田万荣绕着杆塔仰头细细观察,“快看,杆上熔断器底座瓷柱断裂了。”田万荣指着熔断器的底座说,“应该是长期低温冰冻天气导致的。”找到了问题所在,三人都很兴奋,立即下山取新设备进行更换。
电力工人正在巡察10千伏木摇线神农顶支线 摄影 郭裕铭
山里的景色很美,一夜的冰雪为整座山披上了晶莹的新衣。“银线越千山,光明送万家”,“这些空中的美丽‘银线’,也可能变成阻碍我们前行的‘枪林弹雨’。”何林口中的“枪林弹雨”,是导线上时不时脱落的覆冰,有时候有拳头那么大。他说,冰坨子从十余米的高空坠落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钻进衣服里面,也是一阵透心凉。“我们能做的就是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大意。但只要能早点排查到故障点,就算危险,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在历经9个多小时的抢修后,16时20分,10千伏木摇线终于全线恢复供电。几个小时下来,三个人的鼻子冰红了,眉毛也变成了白色。郑家兵坐在路边,倒着鞋子里的积雪,“鞋子里的雪都化成水了,山上虽冷,但想到可以保障山下400多户老百姓用电稳定,我觉得挺值!”郑家兵咧着被风吹得有些干枯的嘴巴笑呵呵地说。
天黑了,雪花还在簌簌地飘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让人格外动容。此刻,木鱼供电所依旧灯火通明。“未来几天还将持续低温,更大的考验在等着我们,我们一定会咬紧牙关努力守护神农架的电网稳定运行。”田万荣坚定地说道。
责任编辑:昝林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和“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